来源:雪球App,作者: v袋鼠的口袋,(https://xueqiu.com/4765758597/323470927)
辨识五行,所谓木、火、土、金、水到底是什么意思?《尚书》是最早论述五行的,它说“木曰曲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你不要把五行当作五种物质,所谓五行的“行”,就是道路通衢,是行动的方向和状态,而不是五种物质。因此,五行,是古人归纳出的事物的五种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我们看待事物的五种方法。
1.何谓“木曰曲直”?
木的本性应该是什么?是直。这是说它的条达之性,凡是木,都无法阻挡它上行的趋势,这种上行的趋势即是条达之性。
何为曲?我姓曲,所以对“曲”字颇有研究,“曲”字,像一个人托起的大木碗,是有担当的一种象征。同时这个“曲”又代表弯曲。“木曰曲直”,直,代表条达上升,而曲,则代表年轮的力量,也就是木横向发展的力量。没有曲,木条达太过,则木易折。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而是盘旋式地上升。生命的基因也同样是螺旋式上升,这是万事万物的一个本质特征,没有“曲”的积累,“直”就是危险的。
在中医里,肝对应木性,肝的运动方式就是“曲直”,如果一味地生发,里面则缺乏营养,里面就是空的,就是“肝阳上亢”,人就会头晕。所以,所有的成长,都应该是攒着劲儿往上长的。
取暖,若只用直管,屋子会快速地热起来,一旦撤了火,又会快速地冷下去,而盘绕成暖气片,就可以慢慢热起来,也容易保温。暖气片的直管就好似“木曰曲直”的“直”,而暖气片就是“木曰曲直”的“曲”。“曲”,指的就是肝藏血的特性,属于“藏”,能藏,则能持久。
2.何谓“水曰润下”?
水也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润”,一个是“下”。这就是中国文化看待问题的方法,它一定不是看事物的单一性,而是看它的多面性,我们学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就学这个,学习它思维的灵活多面性。
下,是指水往低处流,但水的润性,又是什么意思呢?“润”因何而来?
水的润,在于温。不是水能润你,而是水产生的气才能润你。泡在冷水里,人就润不了,只有温润之气才能让你毛窍全开。在中医里,水对应肾,肾在我们人体的最下部,肾水像《易经》之坎水,坎卦是上下两个阴爻,中间一根阳爻,阴爻代表水,阳爻则代表真阳之气,所以坎卦的真正意义是外阴而内阳,没有阳气的鼓荡,水就没有灵性。肾水若一直“下”,人就特别容易腿肿脚肿,但生命的本性是不允许这种病态的,改变这种病态的就是水的温润之性。
水温润,则上行,人就不会腿肿脚肿。小孩阳气在腿脚,所以小孩没有这毛病。人老了,阳气不足,且阳气全在上面保护五脏,所以就顾不得下面,就会出现腿脚肿胀。还有一句话就是“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是说男人阳气一旦不足了,就固摄不住水的下流,生命就会出危险。女怕戴帽,是说女子阴重,一旦阴邪上侵“诸阳之会”的头部,也就危险了。这就是为什么女子怕脸肿、头肿,男子怕腿肿、脚肿的原因。我们懂得了这些医学常识,才能照顾父母,否则就是瞎忙。
水的本性是往下走的,但生命之理,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要用它的温润之性使它上行,这才体现生命的力量。肾水本下行而能上行,心火本上行而能下行,就是“心肾相交”,这就叫“反者道之动”。天地也如此,地气上行,天气下行,才能云腾雨雾,才能生发万物
再者,肾水升腾,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肾液为唾”,现在人口干舌燥,就是肾的润上功能丧失,也就是阳气不足,寒水不润。
所谓学中医,就得医卜星象无所不知。坎卦的那一根阳爻叫“真阳”,有这一根“真阳”,水才能够蒸腾。嘴巴有唾液这事儿,就是由真阳决定的,所以,干燥症不是缺水,而是真阳虚,因此治疗此病,一味地滋阴,就是方向性错误。
运动能使你出汗、能祛湿的原理也是如此,运动造成了阳气的活跃,故而也造成了水湿的流动。运动量加大,肺活量就大。肺主皮毛,皮毛宣散,人则流汗,湿邪也随之走掉一些。但如果五脏阳气不足,一味地运动出大汗,血汗同源,不仅湿邪去不掉,还会伤害身体。所以,即便是锻炼身体,也得阳气足,否则,就是干耗,那些跑着跑着就猝死的人,就属于大汗亡阳,心液急夺。
3.何谓“火曰炎上”?
“上”,是指火的动能,往上走。“炎”,是指火的热性。火性本来是上升的,但一味上炎对世界则是毁灭性的,所以《说文解字》说“火,毁也”,就是毁灭之意。
火在身体上对应心。生命的本性是:一切无非颠倒颠,反者道之动。心火的本性是上升,但如果一个劲儿地上升,生命就毁了。反者道之动,就是生命一定要让上升的事物下行,心火要下照肾水;肾水的本性是下行,生命一定要它上行,如此才能心肾相交。心肾不交的话,就是心火上炎,肾水下泛。心火上炎,就会舌红、头胀、头晕;肾水下泛就会腿肿、脚肿,人体就会得大病。这时候若上消炎药,在上,杀伐了心火正气,在下,则损耗了肾精。而中医有一方子,名“交泰汤”,取黄连之苦,降心之邪火;用肉桂之辛热,温熏下焦肾水,如此就形成水火既济、交泰之势。也就是用黄连6克煮水,冲3克肉桂粉,对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奇效。
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人生道理,如果一味地按照本性行事,就可能对生命有害,所以克制本性,让生命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中国人总说“上火”。这个“火”从哪里来,要怎么去,是要消灭“它”,还是收回“它”,真是个大问题。
细言之:人体的火应该在哪儿?人体的真阳一定在下边,在丹田。然后胃这儿也得有点火,好腐化食物,叫阳明火。脾能运化万物的力量,叫“脾阳”。肝能代谢垃圾的能力叫“肝阳”。这些都是人体的正能量,阳气(火)在正确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就叫“正气”。而不在本经本位,跑到别处指手画脚的气即“邪气”。那么它们是因为什么离开了自己的位置而变成“邪气”的呢?因为有别的东西(寒邪)占了它们的位置,如同鸠占鹊巢,鹊只好到别处哀鸣。比如真阳之火应该藏在丹田,肾有寒,或肾收摄力不够,而逼火上越,真阳之火就由正气而变成邪气。所以一定要明白所谓邪气也是正气的变现。就好比人世间有些人的坏也是被逼出来的,而阳明胃火也是被胃寒逼出来,上行成为邪火的。心之少阴君火,得肾水温熏,而本应下行,但是因为肾有寒而肾水不温,心火则无制约,也易上行于舌。因此一切“上火”相皆源于正气不足,所以其所经之处就发炎、溃烂。
西医和现代中医对付“上火”的惯常思维,是一个貌似聪明的简单思维,而不是智慧思维,他认为你这儿上火了,怎么办?灭火。灭火器(消炎药和寒凉药)就上来了,灭了那“火”,人就疲软、食欲变差,拉稀(大便能成形是大肠经阳明火的作用),因为病根(肾寒、胃寒等)没去,所以等人慢慢恢复后,一切又重新开始,又开始上火,始此疾病则反复缠绵难去。所以,治疗邪气的方法不是杀伐,不是简单地用寒凉药灭火,而是引火归元—— 有肾寒破肾寒,有胃寒破胃寒,肾收藏力不够就增加肾的收藏力,如此,把虚火邪火引回本经本位,让浪子回了头,神明归了位,变邪气为正气,才是王道。
引火归元有诸多方法,要么用药,要么用功,但都要因人而异。药,讲究配伍;功,讲究心识。中医是个性化服务,一切要以望闻问切、理法方药为指归。今人大凡只求药不求医,一有病,就问我该吃什么药啊,这就是人性的无明,也是对人对己不负责任。殊不知药不过是医之用,也就是医生决定着药效和药的方向。其实呢,中医开的不是药,是方子,是为你的生命开个新的方向。比如肺寒,开个温化的方子是开方向,让你去南方海边也是开方向。
4.何谓“金曰从革”?
学院派从没有很好地解释过“金曰从革”,只说“刀可以砍树”叫“金克木”。
“从”是什么?“从”字,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为“从”,所以,金的一个属性是顺从、跟随。而“革”是革命、改变。所以金有两个相反的特性,要么肃杀、要么保护。也就是“金”同时具有“矛”和“盾”两种相反的属性。犹如金属武器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抵挡外邪。
金在身体上对应肺,肺主皮毛,就是用金的“从气”。皮毛对生命、对阳气是一种保护;而肺主肃降,就是指肺的肃杀之气。所以,《灵兰秘典论》里,又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就是说如果没有肺的肃降之气,也谈不上生命节律的正常发挥。
5.何谓“土爰稼穑”?
“土爰稼穑”的“稼”就是种植,“穑”就是收割。在金木水火土里面,前四项都不具备土德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土德的创造性和再生性,有种,就有收;有去,就有回。这,就叫“信”。信就是信用,月经叫“月信”,就是到点就来。所以中国文化最重土德。脾胃对应土德,就是只要你吃饭,它就会化成精华来滋补你的生命,守护你的生命。
明白了五行各自的内涵后,还要懂五行的生克,懂了五行的生克后,五行才能用。
你父母生你,这是最表面的生,还有你的贵人也生你。有生你的,就有克你的,克你的,也是一行。在现实生活当中,谁克你呢?假如你是女的,夫就克你,千万不要以为“克”就是伤害,人真正的成长靠的不是“生”,而是“克”。没人克你、管你,你就会疯长。
如果你是男的,妻就克你。过去管丈夫叫“官人”,官人就是来管你的。管妻子叫“娘子”,娘也是来管你的。其实,男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辈子找的就是娘。因为母亲是他见到的第一个女人,他对女人所有的想象出不了妈妈这个格儿,妈妈什么样,他就会认为女人什么样。妈妈若柔顺,儿子就会照顾女人;妈妈若无所不能,儿子便认为女人个个如此,不需要男人的体贴。所以,女人要活得有点智慧才好,太能干了,儿子都是孬种。
总之,凡物,有生的、有克的,大家不要把“克”看得那么危险,克是用来成长你的、打压你的、修理你的,所以在生活中有克的时候,不要太抵触,要欣然地接受,并随之磨砺自我,就叫“从革”。
中医最典型的一张图,就是左为肝木,右为肺金,上为心火,下为肾水,中间是脾土。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四气调神大论》经常会用到这个图,所以这个图要记住。
人一生气就吃不下去饭,就叫“肝木克脾土”。还有一种人,一郁闷,就狂吃,这就叫“胃呆”,也就是胃呆傻了,不知饥饱。
以上,就是五行生克在身体上的具体应用。
五行之用的核心在于什么?在于中庸。过和不及都不可。什么叫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情绪不滥发作,能够克制情绪,在于精足。还记得《上古天真论》里我们讲的少阳之人、太阳之人吗?太阳之人就属于太过,什么都喜欢大,什么都喜欢吹牛,他就是太过。阴阳和平之人,就是最好的那类人,都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沉得住气的人、气血足的人。我们已经讲了这么长时间的课,大家一定要清楚,人生不过“气血”二字。你太过,是你收不住;不及,是你提不起来。只有恰到好处,才是生命的最好状态,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