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是一門古老悠久而富有文化內涵的競技形式,楚河漢界、車馬相士,皆體現了中國古代風起雲湧、成王敗寇的紛繁歷史。象棋的產生年代已不可考,有歷史學家根據楚河漢界的分野,認定象棋產生於秦漢時期,也有部分考古學家並不認同,他們認為中國象棋的起源要遠遠早於秦漢,只是後來經過不斷修正演繹,象棋變成了現在這幅樣子。
那麼言歸正傳,題主問到你見過下象棋的最長下了多長時間?不言而喻,象棋魅力無窮,很容易令人神不守舍、廢寢忘食。而筆者今天在這裡要跟大家分享的,卻是一個亙古未聞、絕對超出你想象的博弈者的故事。
在我的老家,一座位於華北腹地的大山坳裡的縣城,因為資訊閉塞,道路不通,考古學家說,那裡的老百姓的方言還是保留著秦漢時期的音調,足以成為一個活的中華古漢語博物館。
那裡的鄉民們農閒之餘,幾乎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下象棋。傳說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但那裡的人民差不多還是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也沒受外部環境太大的影響。
那裡有一位棋聖,民國初年已年逾古稀了,為了這盤棋,他愣是堅持了無數個春夏秋冬,與他的棋友一起,創造了一個不朽的神話。
就在前幾天,學生不是放暑假了嗎?戶外旅遊的人也多了起來,期間,很多遊客竟然又發現了他們,大家看到兩個一百多歲的老人,執拗地堅守在各自的陣營裡,其中一位使黑子的老頭已經餓得皮包骨頭了,那位使紅子的老頭因為家裡子孫眾多,輪流值班送飯,一百多年的小日子過得還算挺滋潤,但他倆這盤棋到底啥時候下完,對不起,這得看他倆的壽限了。
在此,祝願二位棋友,松柏不老,車馬常在,楚河漢界,永不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