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长恨歌》堪称近年来文坛的一部经典之作,尤其是主人公王琦瑶,她四十年的情感历程就像一曲绵延的歌,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但是对于她的死人们却众说纷纭,有人甚至说她的死是王安忆的一个败笔,死亡体现不出长恨之“长”。一直以来人们就很难界定王琦瑶应不应该以死亡来面对读者。本文就将从王琦瑶其人、王安忆的创作理念、社会背景以及小说本身等多个角度来说明王琦瑶之死的必然性,也希望通过论证过程让人们加深对《长恨歌》的理解。
【关键词】王琦瑶;爱情;蒋梅英;命运
《长恨歌》是一部经典到很少有争议的作品,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总是那么从容与舒缓,我们可以感受到悲剧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才能铺陈开,真正的苍凉是骨子里的,不需要裸露在文字表面。王琦瑶之死,更是画龙点睛之笔,点染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增加了整部小说的悲剧氛围。有人说“长脚杀王琦瑶杀得莫名其妙,杀得太戏剧化,这一杀,将一本沉甸甸的书、将一个严肃的作家,杀出了一些轻浮、杀出了一些稚”[1],本人觉得持有此种观点的人并没有去深切体会《长恨歌》这部小说,更不会理解王琦瑶之死的必然性。
一、王琦瑶其人
王安忆在小说的开端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上海的弄堂、阁楼、鸽子、流言等有形或无形的事物,不仅给上海增添了几分诗意忧郁的气质,流露出那种骨子里的沧桑,还给这部小说披带上朦胧的色彩。作家做这一切的铺垫其实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效果,烘托出王琦瑶性情中的悲剧性因素,也奠定了整部小说苍凉的感情基调。而她的死更加使这种氛围浓厚了,加强了她身上特有的那种苍凉感。
王琦遥,她是这本书的中心人物,任何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她而发生的。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是什么样的性情让她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呢?首先,她是一个漂亮女人。王琦瑶是典型的待字闺中的女儿,她有着沉鱼落雁的外表,穿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身姿动人,一双眼睛水灵灵的仿佛在说话,她的美丽使实在的,不夸张的。她总是追随着潮流,即使在她华年已经逝去的时候,岁月仍旧无法在她身上留下过时的痕迹,她总是把陈旧和摩登集于一身,素色的旗袍或者旧衣服都能够让她穿出品位。她身上有一种家常便饭似的美。如果只是看这一点,王琦瑶似乎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经典爱情故事里的女人。但更重要的是,王琦瑶也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人,是弄堂的灵魂所在,弄堂的苍凉感在王琦瑶的命运中凸现出来。
一个漂亮女人的选美经历似乎因为她的美丽而容易许多,一夜之间她成了上海三小姐,成了李主任笼中的金丝雀。可漂亮女人的命运就像六月的天,阴晴是难以推测的,漂亮即给她带来荣华富贵也同样夺走了她的幸福。她的漂亮似乎也让她蒙昧许多。她不能正视自己对程先生的感情,总是欺骗自己,甚至因为虚荣而放弃真爱,选择一份虚假的感情。书中对王琦瑶的悲剧是有所暗示的,王琦瑶在竞选上海小姐前片厂的导演曾经和她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劝她放弃选美,不要去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当时片厂导演是这样对她说的:“上海小姐这顶桂冠是一片浮云,它看上去夺人眼目,可是转瞬即逝,它其实是过眼的烟云,留不住的风景,竹篮打水一场空,它迷住了你的眼睛,可等你睁开眼睛,却什么也没有,我在片厂这么多年的经历,见过的光荣,作云是倾盆大雨,作风是十二级的,到头来只一张透明的黑白颠倒的胶片纸,要多虚无有多虚无,这就叫虚荣。”
[2]可王琦瑶自己却认为竞选上海小姐是女性解放的标志,我有些不解王琦瑶是一个追求安稳生活的女性,尽管她始终保持着与潮流的统一,但骨子里她使寻求安逸的。也许青春年少的她当时完全被上海小姐的光环蒙蔽了。片厂领导的话已经预示着王琦瑶悲剧的一生。
其次,她还是一个渴望平平淡淡的生活的女人。她希望过一种细水长流、平常、平凡的小女人的生活,生活的外表虽然热闹,却应该有着安静的内里。可是在她少年时代经历选美时,却不懂这些,繁华的世界、虚荣的内心欺骗了她自己。原著中对她的这种性情也有所描述:四十年前的这根本其实是不张扬的,不张贴也不作广告,一粒米一棵菜都是清清爽爽,如今的日子不知怎么的变成了大把大把的,而且糊里糊涂的,有些像食堂里的大锅菜;要知道,四十年前的面,都是一碗一碗下出来的。[2]如此看来,王琦瑶的性情与她对未来的渴望是矛盾的,年轻时的冲动与成熟之后的想法也都是矛盾的,她同她自己本身就存在难以化解的情节,别人又能够怎样挽救她呢。
再次,让王琦瑶的生命难以承受之重的是她的几段感情经历,她很期望与李主任能够白头偕老,但是李主任的失踪有使她失去了短暂的幸福。和程先生的始终是不清不楚,可等到她终于想挑破这层窗户纸的时候,程先生却已先她而去。康明逊长了一张很漂亮的男人的脸,可惜像他这样的纨绔子弟最终选择了自己的离开,剩下王琦瑶孤零零的一个人,当然更累赘的是那个还未出生就没有爸爸的孩子。晚年,她风韵犹存,她的过去吸引了这个名叫老克腊的年轻人,也是她女儿的同学,王琦瑶真的想错了,老克腊真的不能够带给她什么,唯一留下的是晚年的一段没有结果的爱,甚至这不叫爱,只是一段畸形的忘年恋。
五段感情经历都没有结果,该走的走了,留下的只有寂寞的的她,一个冷冷清清的家,一个青丝变白发的老人,一段段关于年华的沉重的记忆。她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精神寄托。经历这么多创伤,她的灵魂已经死亡。
二、生活原型蒋梅英
说到《长恨歌》,说到王琦瑶,就不得不让人想到曾经上海的一个风云人物,蒋梅英。
蒋梅英,出身大家,自小就聪明好学,人也长的漂亮。所以那时追求她的男人自然不少,但出嫁后对自己的丈夫周君武十分忠诚,希望能够与他白头偕老。但是“周君武于1971年去世后,蒋梅英独居沪上,在外地的一子一女常来看她,那时她住在延安西路一间2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她是海的十大美女之首,老上海都见到过的“美丽牌”香烟壳子上的那个美女,就是蒋梅英的肖像,她长得很丰满,目光很婉约;可以说那时候蒋梅英依凭的就是上海女人的特质家喻户晓的,但是到头来也正是她风姿绰约的上海女人特质,结束了她的一生。时年71岁。小警察非礼昔日美女。蒋梅英年老后丰韵依旧,气质越发典雅,尤其是又白又嫩的皮肤连爱打扮的少女也惊羡不已。有人曾这么形容:蒋梅英到地段医院看病,医生握着她的手不肯放;蒋梅英到银行存款取款,营业员工作也不做了,眼睛定定地盯着她看。蒋梅英像仙女下凡,人们实在猜不透,这么大年纪的人为何皮肤竟然还如此细腻。”[3]看来蒋梅英是真的漂亮,而且不是一般的漂亮,要不六十二岁的人怎么会引起一个年轻人的兴趣呢。一般的漂亮使经受不住岁月的考验的,蒋梅英的漂亮使实实在在的漂亮,时间在她身上留下的只是另一种风韵。
蒋梅英是王安忆的创作冲动,也是主人公王琦瑶的生活原型。她们有着同样漂亮的面容,都是上海小姐,只不过一个在故事中,一个在现实里。她们对感情其实都很忠诚,蒋梅英不惜孤独终老,而王琦瑶对李主任亦是渴望度过百年,无奈李主任先走一步。蒋与王因为美丽都有一大群追求者,也许在王安忆的小说里更能有所体现,王琦瑶的五段感情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最后呢,两个人都死于非命,红颜命薄,为他人所杀。也正式这起著名的杀人案才让王安忆有了写《长恨歌》这部小说的冲动,王琦瑶的命运也正是蒋梅英一生的写照。蒋梅英,这个生活原型都命薄至此,王琦瑶的命运悲剧是注定的,她的死也是必然的,这也是王安忆创作的一种理念,反映现实。